也说周杰伦

[中国流行音乐流变期中论文]

                           也说周杰伦

周杰伦是个热点人物,也是个争议人物。很多人对其疯狂追捧,或真心欣赏,另一些人则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人人都免不了要评论几句,但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周杰伦,于是到处关于周杰伦的话题总是吵得很厉害。本来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对这些争吵都不感兴趣,但有时对人说起周杰伦,他们的反应让我总想争辩几句,不然被当作网上那些狂热得没道理的杰伦迷,显得很没品味,岂不是尴尬。所以我也未能免俗,来交待一下我怎样看周杰伦,虽说已是过时的话题。

首先声明,我并不崇拜周杰伦。事实上,我对任何明星都谈不上崇拜,至多不过欣赏他的某些歌和他展示的公众形象而已。当他的歌不再满足我的口味的时候,我也会无情地“移情别恋”。无论对足球、篮球,还是音乐,我都达不到“球迷”或“歌迷”的程度,所以,我一直对那些从始至终坚定不渝地崇拜某个偶像,容不得别人讲偶像半句坏话的歌迷们感到不可理解,并从心底佩服。也不知这样是好还是不好。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对某人歌的喜好往往表现得后知后觉,慢人半拍。当大家都开始喜欢某人的时候,我总会保持谨慎的心态,不然从大众随波逐流,会被人笑话俗气。然后,经我仔细感受形成主见的时候,别人都开始说我过时了。但保持这种独立起码让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喜好不是媚俗。这样,面对别人的赞同或反对,我就能更坚定了。

废话太多,切入正题。总体来说,我认为周杰伦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第一张专辑《Jay》,横空出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初显了他横溢的才华和个性的曲风。紧接着,第二张专辑《Fantasy》将周杰伦的创作实力推向顶峰。这张专辑风格成熟,每一首歌都堪称经典之作,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周杰伦的魅力,给当今流行乐坛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与冲击,一举奠定了周杰伦当今的地位。刚出道出了两张专辑,周杰伦已极具影响和号召力,但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突破造成了羁绊。可以说《Fantasy》为周杰伦树立了一个他自己都再难超越的高峰。于是,当我们怀着这么高的期待去欣赏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的时候,难免会有失望的,很多乐评人当时都在大呼“周郎才尽”了。再到《叶惠美》,就感觉风格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别出心裁的鲜活亮色。然后到《七里香》,已然蜕变成另一种圆融的曲风,没有以前那种凌厉劲道的冲击力了,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只是提不起兴趣。继《Fantasy》之后,周杰伦作曲走向一直都在转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总是同一种调调。我期待他突破、创新,但听到后面的《叶惠美》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怀念以前那样率性玩弄音符的周杰伦!最近的《十一月的肖邦》,在我看来,已经泯然众人矣。于是渐渐失去兴趣,现在早已不听周杰伦的歌了。莫非周杰伦真的江郎才尽了?还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平心而论,我们不能期望他每一首歌都有石破天惊的新鲜感,谁做的到呢?刘德华红了十几年不都是同一种腔调唱歌么?

那么,周杰伦的前两张被我推崇备至的专辑,到底有什么不同反响之处呢?我认为这两张专辑最大的成功就是对经典的颠覆和重建。我刚开始接触到周杰伦的歌的时候,感到很不适应,尤其是《忍者》、《双节棍》等不好好唱的歌。有些人还更不能忍:“这也叫歌么?凭这样的东西就能迅速窜红大江南北,真是悲哀,当下的人怎么会喜欢这种没内涵的歌呢?这是对歌的亵渎……”什么样的批评都有。对于我,听着“四大天王”和张信哲这样的歌长大的,认为只有字正腔圆、一板一眼好好唱准了的才叫好歌;对于我爸,听着革命歌曲长大的一代,认为我从小听的那些流行歌曲都是没内涵和美感的,就更别提周杰伦的了。也难怪,从来没有人这样哼哼唧唧、絮絮叨叨、说说念念、含混不清地唱歌,而且还唱出名了的。听惯了刘德华那样的风格,一下子接触到周杰伦这样的异类音乐,不感到惊奇才怪了。通常,我们对与常规习惯不符的东西都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很多人浅尝辄止,于是对周杰伦的印象从此就定格了。但这只是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沉下心多听几次,说不定会有更深的体会。我当初听陈奕迅的歌的时候,也是感觉怪怪的,觉得好多地方“不按套路出牌”,不“正规”,一度觉得听不下去了。但用心多听几遍之后,真的是“如获至宝”,喜欢得不得了。所以,很多一开始就不喜欢周杰伦的歌,后来也没再听的人,说不定是受这种心理的阻碍。这也正说明了这两张专辑的革新之处。它对流行音乐全新的诠释方式给喜好它的人带来了一种极大的欣喜。原来歌不止传统的正经的演唱方式,还可以这样天马行空,个性十足。从八十年代以来,流行歌曲向来是以歌词的真情打动人的,曲调往往朴实无华,形式也特别简单。但听周杰伦的很多歌曲,根本听不清到底唱些什么,却能够被一下子被俘获,这要归功于他全新的演绎方式。这时形式占了主导地位,以至于听不听得懂歌词都无关紧要了。实际上,周杰伦的歌作曲、填词、编曲、演唱俱佳,只是他的演唱风格将歌词的精彩埋没掉了。记得我当初听《爱在西元前》,完全听不懂词,只觉得那些美妙的旋律实在叫人难忘,在脑海中久久盘绕,阴魂不散。这已足够吸引我了。当有一天我看到歌词的时候,简直惊呆了:这是歌词吗!完全就是一篇长长的散文,从题材到内容,到音韵感觉,都不像能唱的出来的。居然能被他唱的如此优美,真是佩服得没有语言。再去看其它的词作,仍然有这种感觉,估计我随便写篇作文,他也能唱出来,还很动听。很多人攻击周杰伦,主要是说他唱歌吐词不清,因此其它不足观也矣。可是,周杰伦的成功正好反驳了这个观点——谁说非要唱得字正腔圆才行呢?奇怪的很,为什么他的歌总是没看歌词之前死活都听不明白,看了歌词之后就会觉得,他唱的不是挺清楚的吗?

在前两张专辑里,周杰伦展现了他惊人的音乐狂想力,题材涉猎广泛,演唱风格独特多样。好玩的,怀旧的,爱情的,家庭的,异域的,通通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率性而为,无不精巧动人,灵光闪闪。如《印第安老斑鸠》、《忍者》、《威廉古堡》等,画面感很强,极富娱乐效果,诡异的歌词,活泼的演唱,听来妙趣横生;《上海一九四三》里的旧上海风情被称为“小火慢炖、丝丝入味的清汤”;《娘子》则有若读古龙武侠那般清新隽永,古典的诗词,配上一段rap,居然完全没有问题;《星晴》洒脱畅快,无拘无束,《简单爱》节奏鲜明,落落大方,同给人初恋般的纯真愉悦;传统风格的情歌如《开不了口》、《安静》等,则被他细致的嗓音刻画得情真意切,高潮处荡气回肠,极具感染力。这些是周杰伦刚出道时的作品,每一首歌都脍炙人口。这份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应该来源于天赋和厚积薄发,从中完全可以感受得到他对音乐的真诚与执着。这两张专辑从效果和实际意义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相信再过些时候来回顾这个时代的华语流行乐坛,“杰伦风格”必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年的周杰伦其貌不扬,凭着玩弄音符的出色技巧,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如今的周杰伦地位显赫,外形也变得更具偶像气质,可出的唱片却越来越力不从心。就如一位科研人员,刚毕业从事科学研究那几年,是一生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段,有意义的成果往往都是那个时候得到的,一旦他得到终身职位以后,却没能再有多大的贡献了。对于周杰伦,比起前几年那么多昙花一现的明星,我们似乎不能要求他更多了。毕竟在当今歌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两年”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周杰伦已经保持了这么久的盛名。

现在很久不听周杰伦的歌了,特别是喜欢上陶喆的歌以后。不过为了那份曾经的惊喜与感动,早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总结一下。最后想摘录《Jay》专辑的开篇语,回看那个初出茅庐的周杰伦,是那么富有生气,那么执着于最初的梦想,那么自信,希望以后也是:

“小时候弹钢琴,觉得有时快乐,有时压力,后来为了要考国中的音乐班(老师有气质又漂亮)ps.后者是我自己的理由.而学了大提琴,~但之后还是没去考,于是钢琴和大提琴就停了一段时间,不过我私下还是弹弹流行歌(就是这时比较接触了流行歌),开始抓旋律抓合弦~觉得很快乐、轻松、没那么多压力。后来高中读了音乐班,又让我重新接触了古典音乐,偶尔古典、偶尔流行,~其实在我国中时就开始写歌了,只不过现在觉得瞎透了,当时认为很吊的歌,现在听一听说不定不以为然,希望我现在认为很吊的“杰伦专辑”,以后听也能一样佩服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