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man Spitzer Jr.(1914-1997)是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和登山家,在恒星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热核聚变和空间天文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第一个提出在太空中放置大型望远镜想法的人(1946),提出了等离子体中著名的Spitzer电阻率表达式(1950),创立了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1951),首次提出并发明了仿星器聚变装置(1958),NASA的Spitzer太空望远镜也因他命名(2003)。
Spitzer出生于俄亥俄州托莱多。他于1935年进入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剑桥大学学习了一年。1936年,Spitzer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并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1938年在著名天文学家Henry Norris Russell的指导下获得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哈佛大学担任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员,之后于1939年加入耶鲁大学任教。
二战期间,Spitzer与一支引领声纳发展的团队合作,从事水下声音研究。战争结束后,Spitzer回到耶鲁大学任教,但只教了一段时间。
1946年,早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十多年和NASA成立十二年之前,Spitzer提议在太空中建造一个天文台,以便能够探测到各种波长的光,并且不受大气层模糊的影响。他认为,太空望远镜能够比任何地面望远镜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即使是遥远的物体也能清晰可见。他撰写了一篇题为《地外天文台的天文优势》的论文,详细描述了将望远镜置于太空的优势。在接下来的50年里,他致力于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1947年,33岁的Spitzer接替Russell,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科学系主任。他还担任普林斯顿天文台台长。他与Martin Schwarzschild共同努力,将普林斯顿天文台打造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
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Spitzer为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Spitzer被认为是星际介质研究的奠基人——星际介质是指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新恒星由此诞生。Spitzer对等离子体物理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研究了恒星形成的区域,并率先提出螺旋星系中明亮的恒星是近期由那里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他是最早认识到恒星形成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当代过程的人之一。
1951年,Spitzer创立了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最初名为“马特洪峰计划(Project Matterhorn)”,因为Spitzer是一位登山爱好者,他觉得“手头的工作看起来很困难,就像爬山一样”。这是普林斯顿大学在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先驱项目。Spitzer是尝试利用核聚变作为清洁能源的先驱,并一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直至1967年。
1960年至1962年,Spitzer担任美国天文学会会长。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太空计划的发展,Spitzer的太空天文学理念终于开始显现出更大的前景。1962年,他领导了一项计划,设计一个绕地球运行的天文台,用于研究通常被大气层阻挡的太空紫外线。该天文台最终成为NASA成功发射的哥白尼卫星,并于1972年至1981年间运行。
196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制定大型太空望远镜的科学目标。Spitzer被选为委员会主席。许多天文学家并不支持太空望远镜的构想,并担心其成本会减少对地面天文学的支持。Spitzer竭尽全力说服科学界以及国会,让他们相信将大型望远镜送入太空的巨大价值。1968年,随着轨道天文台的发射,Spitzer将望远镜送入太空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Spitzer继续游说NASA和国会开发太空望远镜。最终,在1975年,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合作,开始研发后来成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装置。一年后,即1976年,NASA授予他杰出公共服务奖章,以表彰其“在火箭和高空气球天文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作为哥白尼轨道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对太空天文学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在阐明太空望远镜计划的优势和益处方面所展现的远见卓识和领导力”。1977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pitzer的持续努力,国会批准了太空望远镜的建造资金。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0年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这距离Spitzer首次提出将大型望远镜送入太空已有44年。哈勃太空望远镜至今仍在绕地球运行,为人们提供着令人惊叹的宇宙图像和令人惊叹的新发现。
1973年至1975年间,Spitzer荣获多项殊荣。1975年,他荣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首届麦克斯韦等离子体物理学奖,以表彰其“对等离子体行为的开创性研究”,以及“通过其在受控热核计划中的研究和领导,引导和激励了一代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1978年至1985年间,Spitzer再次获得多项崇高荣誉,其中包括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1978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79年)、法国天文学会Jules Janssen奖章(1980年)以及瑞典皇家科学院Crafoord奖(1985年)。
Spitzer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太空望远镜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是一位杰出的教师,深受同事和学生的敬重。他的著作包括《完全电离气体物理学》(1956年),该书成为等离子体和聚变研究领域的宝贵参考书;以及《空间中的弥散物质》(1968年),该书描述了星际物质领域。
Spitzer被认为是一位“极其自律、勤奋且彬彬有礼”的人。他热爱登山和滑雪,与Donald C. Morton一起首次登上了加拿大的托尔山。Spitzer是美国阿尔卑斯俱乐部的成员,并向该俱乐部捐赠了一笔款项,用于“通过资助小型轻装登山队,让他们大胆地首攀或重复攀登世界著名山脉中最具挑战性的路线,从而推动尖端的登山运动”。
1997年3月31日,Spitzer突然去世,享年82岁。此前,他刚刚在普林斯顿大学结束了一天的普通工作,与同事们讨论天文学,并分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这是他1946年梦寐以求的仪器。
2003年8月25日,NASA发射了一架新的太空望远镜。该望远镜配备了最先进的红外探测器阵列,并被发射到一条新的地球尾随太阳轨道,其性能比以往任何太空红外望远镜都要强大几个数量级。NASA将这架新望远镜命名为Spitzer太空望远镜,以纪念Spitzer的远见卓识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