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实践总结 -by CRH

四川,缓缓地融进心里。

原物理学院05级04班

CRH

(现在香港大学就读)

目录:

一、  忐忑的出发

二、  漫长的旅途

三、  “尊贵”的东道主

四、  第一次讲座

五、  用工作来“治病”,渐入佳境

六、  感动的反馈,渴望的心灵

七、  对当地教育的思考

八、  四川实践团:珍贵的感情

正文:

一、              忐忑的出发

我坦言,这次旅行的目标其实并不高,心中除了有一些想法外,更多的是担心和对自己的怀疑。在去四川前的一个月,我的一个朋友就对我说:“别太天真了,你以为你去了那里能改变什么?到了那里不过是骗吃骗喝,然后就当旅游一圈再回来。你以为你真能教那些孩子么?说到底只是让你的简历好看一点而已。”

当时我没有说话,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反驳,因为我自己也不确定我能够做到什么,但我心中确定,这趟支教,是一定要去的。不去,什么也改变不了;去了,我就有可能做出改变。但到底能改变多少?我心中也没有底。毕竟我们的支教时间也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不到,能带给当地的学生真正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就这个问题,我们实践团开了好几次会,每个人也做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征询了院系老师的意见,最后,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我们去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个信息,或者,一份自信。

带着这个目标,我本人也做了详细的资料准备,就自己负责的“英语讲座”部分与“国际城市:上海”部分搜索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教授学生的程度不同而安排不同的大纲与内容。在准备过程中,心中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忐忑。因为我并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的教育质量到底是怎样一个程度。太难的内容会不会让他们一头雾水不知我们所云?太简单的内容会不会达不到效果甚至让他们对北大产生误解?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设计教学的内容,效果,只能走着瞧了。

二、              漫长的旅途

去四川程度的火车其实并不慢,只是成都离北京实在太远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在火车上度过整整一天多的时间。但比起回程的旅途,去成都的火车实在是太舒服了,至少,男生有座位,女生有床。

一路的风景实在不是我的辞令能表达的,只能从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用个数字形容:光是去成都的火车上我就拍了将近50张照片,这个数字等同于我平时出去旅游拍一整天纪念照(主体为人背景为旅游景点)的数量,而这次全部都用来排沿途的风景了。

现在回想起来,火车途径秦岭的那一段最令人叹为观止。苍郁的群山峻岭中不时地穿出一条江水,配合着火车的移位换景让人体会到何为“山的稳重与水的灵动”。

其实任何风景对我来说都是美丽的。因为出生在上海,周围的环境无疑没有办法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有的秀丽景色都只是在电视或书本中“ 神游”过,所以一旦真实的风景出现在眼前,我的每一根神经便开始跳跃,而中国这个名字,也不再仅仅是红色的旗帜与雄伟的天安门了。

三、              “尊贵”的东道主

下了火车后又经过几个小时的大巴颠簸,我们总算到了目的地:珙县。一到下榻的宾馆,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向我们热情地伸出双手,并自我介绍说:“我姓董,是你们董老师的父亲……”不知其他人的反应如何,反正当时我是傻了。行了将近两天的路竟然来到了董晓华老师的家,还看到了董老师的父亲!我顿时感觉自己好像是董老师特地派会老家的特使,我们的到来就是告诉珙县的乡亲父老:当年你们送走了一个董晓华,现在回来了八个董晓华!

董老师的父亲在当地教育界可谓德高望重,身为曾经珙县高中的校长,一手带出了好多在当地甚至四川名列前茅的拔尖学生,可以说为祖国输送了许多四川的优秀人才,其中当然包括董老师和她的哥哥。

我们的待遇应该说是超乎想象的好,好的我都有点不太好意思接受。我们住的是相当于两星级的宾馆,双人房十分的干净,空调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我们有时甚至会用自己带去的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来看电影。早饭很实惠,馒头糕点有时会有水煮蛋,很有家的感觉。应该说,从实践与吃苦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四川的经历是不尽人意的,毕竟,没有亲身感受过当地人,特别是当地的学生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好的住宿环境能让我们迅速地从一天的疲劳中恢复,为第二天新的工作做出更好的准备。总的来说,还是要感谢当地教育局的精心安排的。

四、              第一次讲座

我们正式开始工作是6月30日,去的第一所中学叫白皎中学。

这所中学应该说是蛮符合我心目中山区里的中学应该有的样子的。山脚下一条通往山上的长长的路,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拾级而上,会在半山腰看见一所外观比较陈旧朴素的教学楼。教学楼下一大群学生天真烂漫地玩耍,欢笑,从他们质朴的脸上能读出一份快乐与满足。眼前的现实与想象惟一不同的是因为我们八个人全部穿了北大的纪念衫,所以本来应该尽情玩耍的同学全都围在校门口,或者从教学楼探出脑袋,像看动物园里放出的猩猩一样,还不停地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从他们的眼中,我能读出一份惊奇与羡慕。为了尽量不要让我们显得与周围这么格格不入,我见到人就给一个善意的微笑,但可能因为纯朴的四川人民较为腼腆,我总是得不到回应,可这样反而让我对四川学生的好感进一步增加,不知是为什么。

一走进教学楼,迎面一块大黑板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北师大同学”。心中不免一惊:这里的信息获取果然极度不发达,看来我们来对地方了!

向校方作了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我们来到了上课的教室。教室的条件比我想像中要好多了,有CD机和话筒。下面的学生大多是高二的,看上去好像和我们差不多大,有些男生甚至染了发。我们按照计划,将北大历史与校园简介、国际城市之香港与上海、英语讲座讲了一遍,当中还不时地穿插进一些我们组员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每一个在台上讲课的人似乎都希望把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下面的学生,但由于是第一次讲课,经验上的不足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严重超时,台上的我们和底下的学生一起饿着肚子进行着交流。但从台下学生睁大的双眼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所讲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只是在我和戴昱讲英语时他们好似有些习惯性的自卑,当我们放慢速度并反复强调重点后,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升高,让我们对第一次讲课总体感到满意。

但第一次讲座发生的问题还是比预料中的多。主要体现在时间控制和内容的安排上。在介绍北大的环节中又一小段时间学生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北大之中感到有些有趣的事情,但对四川的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从学生和校方的评价来看,第一次的讲座应该算是成功的。当然,我最关心的是在下的学生得到了什么,有没有接受到我想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在讲座的最后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当时我还在担心会不会有人来找我们,但后来QQ名单上爆棚的数字让我感到我们的付出还是有一些用处的。

五、              用工作来“治病”,渐入佳境

可能是因为刚到四川水土不服,或者不适应四川的辣椒,我们一行人中好几个都每天会“定时定点”地拉肚子,以至于每天到了学校以后,先和校长握手,然后就开始找厕所,等“内务”问题解决了才开始上课。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地方,因为通常拉肚子是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的。有时候我真的会痛到要都直不起来,头上的汗就直生生地往外冒,即使吃药都不管用。可说也奇怪,每当我猫着腰走进教室一开嗓门,肚子好像就不怎么疼了,随着我越讲越带劲,越讲越开心,竟然肚子就这么好了,可是一下课,肚子就又开始疼起来。DY还说,我就是个工作狂,我想,这点我充分赞同。

就这样,我们一路“拉”一路走,先后去了巡场中学、珙县中学、横江中学。在横江中学,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将讲座的内容烂熟于胸,亦或者因为CZY来自横江,总之我们在横江中学的表现异常出色,而学生热烈的反应也达到几天来的高潮。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在横江中学上英语时,下面有些学生反应非常快,因此我立刻大赞了他们,但底下的学生竟然不相信我说他们比我去过的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聪明,坚持说我在哄他们开心,还说我肯定到一所中学就说一遍。这时我就感觉到不仅是横江的学生,其实我们去过的所有山区学校的学生都有这个特点,不敢相信自己。之后,我们一行决定多放点时间给学生答问,并在答问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竖信心。可能是因为CZY就出自横江的缘故,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成了我们最有力的论据,而CZY也自然成了“最受欢迎男主角”,还得了个“哥哥”的雅号。在提问的过程中,小纸条不停地传到我们手中,问题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何缓解压力到专业知识无所不包,我们在讲台上好想更似台下学生的哥哥姐姐,最后我还应学生们的要求当堂献歌一首。可以说在横江,学生放松的心情让我感受到了四川孩子们的真性情,他们也一样的活泼、可爱、好奇,他们甚至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聪明,但收地理条件的约束,他们被“困”在山里,久而久之好像就默认了自己比别人差,自己一定考不上大学的想法。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他们并不比成都的学生笨,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打成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在后几天的支教过程中,我们的状态是越来越好,我甚至都有点陶醉于讲台上的时间了,真怀疑不知今后会不会真的踏上讲台。

、              感动的反馈,渴望的心灵

正如开头所说,虽然我们去了好多地方给不同的学生座讲座,但回馈的信息到底好不好,我们心中也非常担心。但不久,就开始有同学向我们的组员发送邮件。询问很多关于学业、生活上的问题。很多学生发给我邮件,信里说真的感谢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可以学好英语的。同时,我们也向学生说明整个四川都用同一本英语教材,成都的孩子能念好,横江的孩子也一定能!很多反馈让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好多。下面是从学生发给我们组里的一些组员的信:

¨         HSE姐姐:

你好!我是白皎中学高二理科班的一名学生。今天你们的到来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也好想像你们一样啊!但是…..其实我的学习很差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的成绩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好想”放弃,但是我知道放弃现在的学习机会,将来肯定会后悔的,但面对现在自己的成绩,我又觉得我…..听了你们的演讲我认识了很多,真的很感谢你们!!!同时也让我长大了许多!

¨         CRH哥哥:

听了你演讲后,我现在好想学英语,真的!!

¨         Dear CRH“大”哥哥:

您好!我是横江的一名学生哦!今天听到你们的讲座,感触很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考上好的大学,但是我想只要我努力了就不会对不起自己了,对吗?其实我很想考重庆的大学!因为我很喜欢重庆!但是我的成绩很烂!以前我没有好好的学习,现在我却想考大学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希望!我读的是职教!不知道那些学校好!你能帮我介绍吗?

不过给我感动最大的,还是在塘坎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我们去的最远的一个小学,要爬大约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山上的小学。由于全是小学生,我和DY决定只教他们十个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以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

当我在黑板上写出先前教过的单词时,总是会有学生抢答出正确答案,几次我刚想回头表扬台下的学生,确有感觉好像声音是来自窗外。等我仔细向窗外一看,发现窗外大片的农田里有一个7、8岁年纪的小男孩正在放牛,他的小脑袋不时地钻进窗台听听我上课的内容。虽说窗外听课效果比较差,但他却能每次都说出正确答案,这让我心中不由一酸。以前只是听说有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所以只能每天偷偷的跑到教室外边,从窗台上听老师上课的内容,而且这样的孩子通常都非常的聪明,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学习竟然会比教室里的孩子还要好。没想到今天就真的碰到了这样一个学生,我不禁为他的好学而深深打动,立即从桌上拿了一支笔作为奖品递出窗外。看着那孩子胆怯的眼神,心中似乎很想要我手中的笔,但又不敢伸出手,我的心开始颤抖了,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是如此的渴望知识,他们是如此的艰辛与努力,对他们来说,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我相信,只要有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孩子的表现一定会超出当时赞助人的想象。

小学的教书结束后,我们应学校爱心社的要求,给学校里几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拍了照,希望把照片带回去后,爱心社能找到赞助来帮助这些孩子。

、              对当地教育的思考

一如前文所述,四川山区里的学生,因为一些非智力因素,而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而背后是因为很多环节都存在的问题。

记得在准备结束支教工作的最后一天早上,我们和珙县当地的教育局长见了面,并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会上,局长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没有好的人才肯走进山区,来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而如此下去,珙县因为教育质量提高不大而制约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导致更少的人愿意来这里教书,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上,我亲身体验到了支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所在,大家如果都往东边跑,都到沿海城市来打工,对上海这样的较发达大城市来说的确是件好事,能够获得更加多的人力资源;但对整个国家的平衡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最后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而要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人愿意将自己投身到西部开发的事业上去。如果没有人肯区,西部就永远得不到发展;如果人才都愿意去西部发展,那在西部仔多几个上海完全指日可待。

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实珙县附近中学生的本身条件并不比四川大城市里的学生差,相反,他们有着一股冲劲和韧劲。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比如有个班级40几个学生共享一本英语字典,一盘英语磁带),导致学生的基础较大城市的学生薄弱,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去争取自己梦想实现的信心和机会,往往在面临抉择时选择放弃。这又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而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在关键是时候加以指引,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用于拿出勇气去拼搏。正如一个同学发给我的邮件所说:“以前我不敢去尝试,所以一点机会都没有。现在我知道,只要努力尝试,即使失败了,也算一种收获吧!”

、              四川实践团:珍贵的感情

最后,终于要来说一说我们这八个物理学院的兄弟姐妹了。显然,当时大家选择去西部支教,一定是带着一个奉献的心去的。基于这个大前提,我们可谓是真正的“志同道合”。但仍旧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们这个团队一路上意见都没有什么分歧,最大的不合好像是在去四川的火车上对某一种牌的打法的意见不统一,不过几分钟后大家又达成了一致。这样一个高度团结的团队,是我们作任何事情都劲往一处使,没有任何人偷懒或者因为其他私人问题而产生内部耗散力。领队HSE这个“香港同胞”不断地摆平各种外交场合,财务大臣HF管理一切经费使得我在四川都不用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身为“哥哥”的CZY解决了所有交通问题使得他被公认为出门旅游的“必备之友”……大家的合理分工和默契合作,加上四川醉人的风景,使得我们一路上充满了笑声,大家在四川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卸下了学业的包袱,用心去感受四川孩子们心里的声音。对我来说,这份感情很难得,真的很难得,很难再去找到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除了四川的所看所想,这份友情同样也是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The End)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