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布里渊

莱昂·布里渊(Léon Nicolas Brillouin)1889年8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的Sèvres,他的父亲Marcel Brillouin也是位物理学家且在1911年受邀参加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他的外公Éleuthère Mascart还是位物理学家且担任过法国科学院院长;他外公的岳父Charles Briot仍然是位物理学家且担任过巴黎科学院数学物理系主任。

1911年第一次索尔维会议(辐射与量子),第一排左起第二位是Marcel Brillouin

1908年至1912年,布里渊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物理。他的老师让·佩兰(Jean Perrin)在1909年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论文,验证了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原子解释,并由此获得了192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布里渊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阿诺德·索末菲学习理论物理。就在布里渊到达慕尼黑大学的几个月前,在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编外讲师的马克斯·冯·劳厄刚刚进行了晶格中X射线衍射的实验,两年后劳厄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年,布里渊回到法国,在巴黎大学学习。就在这一年,尼尔斯·玻尔提交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氢原子玻尔模型的论文。

1914年至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里渊在军队服役,与G. A. Beauvais一起研制电子管放大器。

战争结束后,布里渊回到巴黎大学,在保罗·朗之万指导下继续学业,并于1920年获得博士学位。布里渊的博士论文评审团由朗之万、玛丽·居里和让·佩兰组成,论文主题是固体的量子理论。在他的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于原子振动(声子)的状态方程。他还研究了单色光的传播及其与声波的相互作用,发现了一种频率发生变化的光散射,这就是著名的布里渊散射。

获得博士学位后,布里渊成为改组后的《物理与镭杂志》(Journal de Physique et le Radium)的科学秘书。

1926年,Gregor Wentzel(1921年在索末菲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Hendrik Kramers(1919年在玻尔和埃伦费斯特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和布里渊各自发展了一套近似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半经典方法,这个方法后来以三人姓氏首字母命名为WKB方法。

1927年,布里渊参加了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参加这次会议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获得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1927年第五次索尔维会议(电子与光子),第三排右起第一位是Léon Brillouin

1928年,亨利·庞加莱研究所成立后,布里渊被任命为理论物理学系教授。

1930年,布里渊在研究电子波在晶格中的传播时,引入了布里渊区的概念。布里渊和尤金·维格纳利用量子力学微扰论得到了所谓的布里渊-维格纳公式。

1932年,布里渊成为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自从跟随索末菲学习以来,布里渊对色散介质中电磁辐射的衍射很感兴趣,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939年8月,对德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左右,作为无线电波传播专家,布里渊被任命为法国国营机构国家广播电台的局长​​。

1940年5月,法国沦陷。作为政府的一员,布里渊退休到维希。六个月后,他辞职前往美国。

1941-1942年,布里渊担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客座教授。1942-1943年,他担任布朗大学教授。1943-1945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防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员,从事雷达领域的研究。1946年至1949年,他担任哈佛大学应用数学教授。

1952年至1954年期间,他在纽约州波基普西的IBM公司工作,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IBM沃森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员。1954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兼职教授。在此期间,他将信息论应用于物理学和计算机的设计,并用负熵的概念来证明熵和信息之间的相似性。

1957年起,布里渊担任《信息与控制》杂志的创始编辑,直到1966年。

1969年,布里渊在纽约去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