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读的一些传记(待续)

乱世学人——维格纳自传

尤金·维格纳 安德鲁·桑顿 著 关洪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黄昆——声子物理第一人

朱邦芬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据我所知,P大的校友卡拢共具有两个功能:一、进图书馆;二、给学校捐钱。2009年秋返北京上课那半年,经常行使功能一。进馆前得先用它换个临时证件,下午五点之前再换回来,而且须每日如此。尽管麻烦,我还是尽量利用没课的较连续时间段进去看书自习,特别是每周二中午上完课后两点半到五点的两个半小时,成了我的休闲阅读时光,一般往二层人文图书区跑,径直奔向人物传记区,找到以上两本书,站在那个角落的书架前(那个点进馆一般是没有空位的),花了大半学期的时间零星间断地读完。后来,还去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一本新的维格纳收藏,黄昆的书没再版了,于是第一次花钱买了本电子版。

说说书的内容,两本我都很喜欢。维格纳的,实为自传的杰作,一位经历颇丰的老人在其晚年回首一生中有价值的人事点滴,内心感受,人物臧否,各种丰富的见闻和见解,均娓娓道来,朴实真挚,把20世纪早中期的物理学史还原成一出出活生生的生活场景,里面有欧洲的传统,美国的崛起,与之关联的各种人和事。这是我读完还想再读多遍的书。顺便介绍下,维格纳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后居美国,因把群论引入量子力学研究晶体等中的对称性而获得诺贝尔奖,同时代的好友同时也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冯·诺依曼、爱德华·泰勒和西拉德,在书中也念叨很多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他的妹妹嫁给了保罗·狄拉克,他最早的几个研究生后来成为固体物理的先驱人物,包括赛兹(维格纳-赛兹原胞)、巴丁(因发明晶体管和BCS理论两获诺贝尔物理奖)等。

黄昆那本,国家前主席江core作序,清华物理系前主任朱院士亲自撰写,果然不一般,也算得上为他人作传的杰作。有别于国内那些常见的喜用漫画夸张式笔法来渲染的科学家传记,本书体现了一个饱受数理训练人士的专业水准,笔调朴实,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点到即止,无需过分溢美之词,却通过事实记叙和分析,将黄老先生的成长历程、学术贡献、人世性情等展现得清楚又动人。唯有作为内行人和亲信,才会如此了解其学术和生活。书末部分,记叙黄昆先生的妻子李爱扶女士。半个多世纪前,一个才貌双全的英伦年轻姑娘,抛却故土和亲友,只身来到红色中国,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随自己心爱的人。时至今日,黄昆先生已从翩翩才俊到驾鹤西归,她也到了耄耋晚年,仍低调清静地生活在他们的老房子里,房里的家具和陈设还一如往昔,仿佛静静流淌过的三五十年时光除了衰老了容颜,并未改变其它什么,只是相依为命一辈子的那个人现在只能记挂在心里而不再依偎在身旁,可否时常会孤寂?

 

激光如何偶然发现:一名科学家的探险历程

查尔斯·汤斯 著 关洪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自传。汤斯是个帅小伙儿(年轻时在哥伦比亚发明微波激射器的照片真是帅,现今已是97高龄了),更是个具有远见卓识、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杰出科学家。一直将获得对自然认识的物理基础研究作为毕生追求,在薪酬丰富的贝尔实验室、在战时研究雷达时,他都是不满足的,他不只是想开发工业或军事工具,而是想研究其中物理:分子波谱学,正是因为怀揣着这个追求,才有了因对其机理的透彻理解而诞生的微波激射器maser以及激光laser,以及发明maser和laser之后功成身退用它们作为工具来研究天文和天体物理。因为执着、有原则、有判断,才在全世界人都反对和不看好他搞maser研究,连尼尔斯·玻尔、泡利、冯·诺依曼等拥有巨大学术声望的人都认为maser行不通的情况下,他不理会外界的声音,专注持续地投入,最终用成果证明给全世界人看,让反对的声音闭口并刮目相看。因为正直,才愿意分出精力积极投身于政府顾问,为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

冯·卡门 李·爱特生 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自传,更是作者有意写成的一部关于世界航空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史,非常丰富和有趣。冯·卡门是个富有魅力的人,一生际遇也满是传奇,通过他联系起了欧洲、美国和中国以及它国的世界几代空气动力学家,也可以说是他从欧洲最初的空气动力学火苗中取走圣火引燃了全世界其它地方的发展。他同样是匈牙利布达佩斯人,也移居到了美国。早期的飞行试验多数是经验性质的冒险活动,他把科学引入到飞行器设计中,一生致力于沟通科学和工程间的鸿沟,强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强大的数学抽象和应用分析的能力,使他能洞悉各种看似不相关领域里实际问题的本质,运用相似的原理和办法在解决桥梁、水坝、防沙造林等方面遇到的力学问题上也大有所为。此外,他还有独特的个性和方式,能游刃有余的出入和联系学术界、工业界以及政府和军方,利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展、同时也造福空气动力学。

 

奇异之美:盖尔曼传

乔治·约翰逊 著 朱允伦 江向东 等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研究最基本层次的微观粒子,提出和命名夸克,获诺贝尔奖,同时也对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复杂世界深感兴趣,发起创立了圣塔菲研究中心。他具有超常的智慧,经常与费曼针锋相对,也有十足的个性,一直保持孩童时代的直言不讳和无所顾忌。在鸟类、植物、语言、历史等方面具有博学的知识,也患有完美主义者的写作恐惧症。为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写好传记不容易,然而本书做到了,翔实有趣,基本客观也穿插有个人见解,总体来说引人入胜。另一个感受是,其实科学史上很多留下名字的人物,即使具有英雄式的杰出,他所有成就的思想来源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空前绝后的,在创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其他人的联系、启发、暗示、提示,或者经常出现的独立发现,只不过很多在这过程中也作出了关键贡献的名字由于没有获得某些名望而被逐渐被后人或外行或历史淡忘掉,看来科学史中也免不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海森伯传(上)

大卫·卡西第著戈革译 商务印书馆

狄拉克:科学和人生

赫尔奇·克劳 著 龙芸 刘丹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凯·伯德 马丁·舍温 著 李霄垅 华夏 裔祖 译  译林出版社

罗伯特·密立根的足迹——位杰出科学家的生活侧影

卡巩 著 方在庆 译  东方出版中心

居里夫人自传

玛丽·居里 著 陈筱卿 译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丁肇中传

周金品 著  科学出版社

钱伟长传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

柯琳娟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